Search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當父母的焦慮與我的反思

🤱🏻當媽之後...

  • Share this: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當父母的焦慮與我的反思

🤱🏻當媽之後前前後後也看了不少關於母職與教養的書,真的要說我會推薦其中三本:《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拚教養》、《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這三本裡其實只有最後一本是真的教養書,《金錢》這本用經濟學角度探討不同的經濟體如何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拚教養》則是從社會學角度探討不同社經地位父母所採用的育兒安保策略,知道為什麼有時比怎麼做更重要。

成為媽媽之後,常常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焦慮。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些焦慮的背後是什麼?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裡把教養方式大致分成幾種:
專斷(密集教養、干預小孩選擇、不回應型)
威信(密集教養、干預小孩選擇、回應小孩)
放任(非密集教養、不干預小孩、會回應小孩)
忽略(不干預小孩、不回應小孩=沒在養)

專斷型家長替小孩做決定但忽視小孩意願,威信型則是"誘導/說服"小孩做出家長想要的決定,放任型家長會和小孩溝通但是小孩自己做決定,忽略型基本上不在意小孩可以略過討論。

書中還提到了教養價值觀問卷,詢問不同國家的父母同樣問題:

❓父母認為小孩在家該學習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
最多可選其中的五項,選項包含:

🔘禮貌 Good manners
🔘獨立 Independence
🔘勤奮 Hard work
🔘責任感 Feeling of responsibility
🔘想像力 Imagination
🔘容忍與尊重他人 Tolerance and respect for other people
🔘節儉與儲蓄 Thrift, saving money and things
🔘決心與堅持 Determination, perseverance
🔘宗教信仰 Religious faith
🔘無私 Unselfishness
🔘順從 Obedience

不同的國家差異很大,所得不均程度越高的國家父母越重視勤奮,所得越均等的國家父母越重視獨立和想像力。或者說教養方式選擇取決於教育投報率/經濟誘因,貧富差異大並且可以透過教育「向上流動」的社會,越容易產生密集型教養,越認為小孩該勤奮念書。

而在"做錯決定"也影響不大、貧富差異不大的國家,父母越傾向放任型不追求教育投報率,因為沒有念到好學校也可以有好生活不會那麼容易翻不了身。

教養差異也可以在同個社會的不同社經階層間觀察到,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出現專斷教養的比例較高,而威信型教養有助於小孩的社會地位向上流動。

🎈回到我和小玫瑰身上,我想我們對小玫瑰的期望可以回歸到更根本的幾個問題:

❓我們是怎樣的人?
❓我們希望小孩是怎樣的人?
❓我們的希望能否透過教養達成?

這不是很表面的我希望他考上XX學校或擁有XX職業。假設他考上了,然後呢?考上就能保證一生順遂或沒考上人生就完蛋了嗎?或者考上是為了「我們」而不是「他們」?為了想要圓我們的夢或希望他們複製我們的人生?達成我們想要但此生已無法做到的事情?

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認為的是
#教養不該出於害怕或恐懼

很多時候,我們怕的是小孩「跟不上」、「輸在起跑點」、「沒有競爭力」。

但問題是:跟不上是誰的標準?競爭力又是誰來定義?這套遊戲規則適用所有人嗎?

先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我希望小玫瑰擁有怎樣的人生?而這個「我希望」當中,又有多少是我能努力的?我的答案是我希望他快樂、找到他人生的意義、擁有足以負擔欲望的經濟能力。他不是我的延伸,不是我實現未竟夢想的分身,不是我拿出去炫耀的物品,他的一切歸於他自己。

有了這樣的前提,再來思考我該如何教養、形塑這樣的小玫瑰。

前兩點略為抽象,針對第三點,我的想法是 #求兒不如求己。高壓力的密集教養為的是在貧富差距大的社會透過高報酬的教育投資提升下一代的社會階層。換句話說,虎爸虎媽要的是小孩學業才藝優秀、進好學校、將來才能找好工作的一系列前提。

但如果我能努力打造一個不會墜落的階層地板呢?如果我能透過我這代的努力達成可傳給下一代的財務自由,那他的人生就會有更多能嘗試錯誤的本錢。我想做的事情是提供他「容許失敗的空間」,透過可以接住他的樓地板來降低他做錯決策的風險。

我們想讓他知道他可以自由飛翔,即使掉下來我們也會接著他。他可以有無限可能,他不需要去恐懼一次的失敗會翻不了身,而是可以自在地去探索他的任何興趣。

我不擁有他的身體也不擁有他的感受,我始終只是協助他成長的角色,他的成就並不是我的成就。我的人生重心還是在我自己,我希望能達成什麼?我在這條路上走了多遠、付出了多少努力?總歸一句,他是他、我是我!我們是園丁,盡力灌溉、提供陽光、土壤、空氣、水,但他要長成什麼樣子,走向哪條路取決於他自己。我能努力的就是盡力幫他編織一張安全網,成為他的安全索,給他盡情探索的自由,而不是幫他決定他的路要怎麼走。

另外一點是,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現在賺錢的很多職業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等到小玫瑰長大他面對的社會肯定和我的成長經驗不同。我希望他能擁有靈活因應新環境的軟實力,而這些未必是現在的學校能提供的。

關於前面的價值觀這題,我自己的答案是:
獨立、尊重他人、決心與堅持是我最希望他能擁有的,還有選項中沒提到的信任,他可以相信他人也值得被他人信任。接下來我會希望他擁有的是想像力與責任感。

至於快樂,我想給的是用他能接收到的愛的語言愛他,說他的愛之語。目前我摸索出他的主要愛之語應該是精心時刻,每天我們都有不少相處時間是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另外想帶給他的是知足和感恩,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比較容易快樂。這些靠的是身體力行,親子每天相處那麼長的時間,只靠口頭說說感恩知足心裡卻不這麼想的話是騙不了孩子的。

這些,是我育兒至今想要帶給小玫瑰的。言教不如身教,我和我家玫瑰花的相處模式、我們每天認真生活的方式,我相信小玫瑰都看在眼裡。真的焦慮的話就要求自己吧!要求自己至少知道事情操之在己,要求別人即使是自己的小孩他也未必會完全照著自己的意願走。

Ps: 這本我是離台前一天跑了幾家書局才買到紙本,一直忙到現在才有空寫心得。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讀墨連結 http://moo.im/a/18lFHN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